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新闻中心     |     2022-04-18

中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明了社会保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系统回答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2012年到2021年,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7.88亿人、1.52亿人、1.9亿人,增加到10.3亿人、2.3亿人、2.83亿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约4000元。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9万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约2.59万亿元,中央层面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总额超过1.68万亿元。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这些成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民生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消除后顾之忧。图为天津社保中心武清分中心工作人员正协助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供图 薛长杰/摄

  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作为民生保障安全网,社会保障能够保障人们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人们有生活来源,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从而减少贫困,消除后顾之忧。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社会保障通过大数法则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分散风险,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障还能拉动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和消费结构,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壮大资本市场,支持经济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功能和为人民生活托底的作用,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从城镇化看,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常住人口9亿多人,而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城镇化率不到50%,2000年则为36.09%,2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保持了高速增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有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是我国劳动生产率持续快速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同时,这对社会保障制度如何适应人口向城镇流动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统筹考虑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衔接。还要看到,城镇化过程中,流动人口市民化相对滞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6.7%,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了近20个百分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从人口老龄化看,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庞大等特征。2021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占比达到18.9%,与2010年相比增加5.64个百分点。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企业新退休人数将超过4000万人。到2035年左右,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蕴含着养老服务、健康医疗、休闲旅游等巨大市场需求,银发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但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伴随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加之退休年龄偏低、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偏短,我国抚养比近年来在持续下降。20世纪90年代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抚养比为5:1,目前已到2.8:1。养老保险抚养比下降、养老金支付刚性增长,将对社保基金收支长期平衡带来影响。此外,由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地区,也带来地区之间基金收支不平衡,负担畸轻畸重,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从就业方式多样化看,我国就业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新生和存量劳动力的主渠道,超过2亿劳动者以灵活方式就业。特别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商业模式快速迭代,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据统计,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约8400万人。这些人员在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工资收入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征。这些都表明,以“单位”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不能适应日益分散化、流动性强的就业格局,有的还没有纳入保障范围或保障不足,有的则出现“漏保”、“脱保”、“断保”等现象,需要加快探索完善适应灵活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措施。

  也要看到,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能够把民生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更加牢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对社会保障工作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广泛认同和期待,都为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我们既要正视挑战又要坚定信心,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明确了推进工作的原则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制度建设为引领,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责任分担机制,强化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持续推进基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和配套的经办体系等建设,解决基金结构性矛盾。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要求,坚持积极老龄化观念,统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劳动力资源开发、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的制度定位,不断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推动职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平稳规范,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国情,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实现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规范企业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探索适应社会流动性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加快推进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增强基金共济能力。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和工伤保险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更加有效发挥主动预防和化解风险的功能。

  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依法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对各类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补充完善,建立全面、完整、准确、动态更新的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库,支持全面参保和精确管理。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保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政策,推进长期持续参保,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人员纳入社会保障,推动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促进有缴费能力的转移劳动力参加职工社会保险,提高市民化水平。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政策,平稳实施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以小微企业为重点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实现更加充分的保障。推进公务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完善并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

  我国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图为江西省遂川县草林镇拱前村82岁脱贫户黄茂香在“社保村村通金融服务便民点”支取养老金,该县在286个村设立此类便民点,实现了所有老人不出村就可轻松支取。 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供图 高敏/摄

  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协同加强基金征缴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稽核,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加大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明确各级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提高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资金占比。继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提升基金“自我造血”能力,确保基金保值增值。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稳步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使广大退休人员和老年居民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强化各地确保发放基本养老金主体责任,严格收支管理,规范基金征缴,多措并举筹措资金,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积极引导参保人员选择更高档次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增强制度吸引力。落实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做好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定期调整工作。

  健全基金监管体系,守护好每一分“养老金”、“救急款”。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比10年前增加近一倍,基金年度收支规模近13万亿元,比10年前增加了两倍,加上管理环节增多、管理链条拉长,覆盖人群更加多元、服务项目更加多样,基金管理风险隐患加大,监管能力、监管措施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这就需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坚持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强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严格基金监督,提升管理水平,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等违法行为,守牢社保基金安全底线。加强工作人员教育管理,强化内部人员惩治问责,常态化警示通报,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建章立制,防范政策风险,完善经办流程,健全监督机制,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常态化筛查疑点数据,严格信息系统管理,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用信息系统和联网数据规范基金运行。推动社会监督,营造各方面共同维护基金安全的良好氛围。

  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和优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履行好社会保障领域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为群众和参保单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推动省以下社保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综合柜员制服务,优化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探索跨地区的基金结算方式。强化基层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充实经办服务工作队伍,加强城市社区和乡镇社会保障组织建设,改善经办条件。社会保障卡是便民服务的基础性载体,目前已发行13.5亿张,领用电子社保卡的人数超过5亿人,应用功能不断扩大。要发挥好社会保障卡的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全业务进卡、线上线下用卡、全生命周期用卡”,逐步实现各类居民服务和财政惠民资金支付“一卡通”。同时,坚持传统经办服务方式与智能化创新并行,针对老龄化社会需求,畅通为老年人代办服务的线下渠道,提高服务适老性,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